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赤峰KTV招聘网 > 赤峰热点资讯 > 赤峰励志/美文 >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

2022-08-09 05:51:18 发布 浏览 777 次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的史学编纂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史学家从撰述历史发展到评论史家、史书和史学工作的开创性著作。唐人徐坚认为,为史者应将《史通》置于座右。明、清以来,《史通》流传渐广,注、释、评、续者往往有之,现代史学家亦有不少研究《史通》的论著。它是世纪初中国史坛和世界史坛上的一部重要的史学评论著作。《史通》也是有缺点的。它对史书体裁的看法,仅仅局限于对过往的总结,未能提出新的设想;它说的史书编纂超不出编年、纪传二途,亦不够全面。它过分强调史书体例的整齐划一,以致要求以生动的客观历史去适应体例的模式,因而对以往史书的批评亦往往失于偏颇。

唐末柳璨著有《史通析微》,说明《史通》在唐代已经流传。《史通》之宋刻本已不可见,流传至今的最早本子系明刻宋本,如万历五年()的张之象刻本。万历三十年的张鼎思刻本,源于嘉靖十四年()的陆深刻本,也是较早的本子。李维桢在张鼎思刻本的基础上进行评论,乃有《史通评释》刻本。此后续有郭孔延《史通评释》、王维俭《史通训诂》、清朝黄叔琳《史通训诂补》等。浦起龙将明清各种版本疏而汇之,予以互正,撰《史通通释》,刻于乾隆十七年(),此即求放心斋刻本,流传较广。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王煦华校点《史通通释》,有详细校勘,并改正许多引书上的错误,书末附录陈汉章《史通补释》、杨明照《史通通释补》、罗常培《史通增释序》,是为目前之通行本。

《四时纂要》

唐代分四时按月列举应做事项的月令式农书。五卷,内春令二卷,夏、秋、冬令各一卷。《新唐书·艺文志》题唐韩鄂撰。鄂事迹不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知道他是唐玄宗时宰相韩休之兄偲的玄孙。休卒于开元二十七年(),下距唐亡一百七十八年,因此推测该书约成于唐末,或唐末至五代初。

《纂要》共六百九十九条,除占候、择吉、禳镇等杂有迷信色彩的事条外,其余事条约可分为五类:①农业生产,包括粮食、油料、纤维作物、蔬菜、染料作物及其采制,蚕桑、果树、竹木、茶、牧养、兽医方剂、养鱼、养蜂等;②农副产品加工和制造,包括沤麻、动植物纤维织造和染色、酿造、制饧、制乳、油脂加工、淀粉加工、动物胶、食物腌藏和贮存等;③器物修造,包括生产工具、武器、油衣及漆器、皮毛衣物、书画、笔墨、日杂器用、修葺墙屋等;④货殖经营,包括农副产品买卖、高利贷等;⑤医药卫生,包括药用植物栽培和收集,药剂、药物保藏,润肤等。第一类农业生产技术的内容所占比重最大,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这是自世纪初《齐民要术》以后至世纪初《陈旉农书》以前,六个世纪中仅见的一部记载详备的农书,也是研究唐至五代农业技术发展史和社会经济史的珍贵资料。

该书资料虽多采自《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等书,但也有不少属于始见的记载。如种木棉法、种菌法、种茶法、枣树嫁接葡萄法、养蜂法等,都不见于前此农书。酿造技术方面,该书首次记载的干制“酱黄”法及酱油的加热灭菌处理法,是生化工艺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资料。有关药用作物的栽培技术也是最早见之于该书。

《纂要》一书在中国早已佚失。年日本发现的年(明万历十八年)朝鲜刻本,是据北宋至道二年()刻本的传抄本重刻,是目前传世的一个早期刻本,年日本山本书店影印出版此本。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缪启愉的《四时纂要校释》,即据日本影印朝鲜本整理而成。

《旧五代史》

记载五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一百五十卷。书中叙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十四年的历史。因系五代各自为书,故原名《梁唐晋汉周书》。宋太祖开宝六年()命宰相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穆、李防等同修。后为区别于欧阳修撰的《五代史记》,故称《旧五代史》。书中有本纪、列传、志三部分。十国中对五代称臣奉朔各国,如荆南(南平)、楚、吴、越等,入《世袭传》,余人《僭伪传》,契丹、吐蕃等人《外国传》。人物传各归本朝,不再分类,故无类传名目。有天文、历、五行、礼、乐、食货、刑法、选举、职官、郡县等十志。该书取材于各朝实录及范质《五代通录》等书,文献完备;且修史时五代结束未久,编撰人对当时情况多能了解,故史料较丰富。自金章宗泰和七年()明令立欧阳修《五代史记》于学官后,该书渐废。自明中叶至清乾隆约二百年间,传本不行于世。今本系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馆臣邵晋涵等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用《册府元龟》、《太平御览》、《通鉴考异》、《五代会要》、《契丹国志》等书补充,并参考新、旧《唐书》、《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五代春秋》、《九国志》、《十国春秋》及宋人说部、文集、五代碑碣等数十种典籍,作为考异附注,大体按原书篇目编排而成,实为《旧五代史》辑本。虽非原书,但仍保留大量史料,与欧史可互相补充。辑本中凡触犯清朝避忌,及遇胡、虏、夷、狄等字时,多有窜改。近人陈垣著《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叙述甚详。原印行的辑本共有三种:①乾隆四十九年()武英殿刊本;②年丰城熊氏影印南昌彭氏藏本,即《四库全书》初写本;③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甬东卢氏抄藏四库原辑本,百衲本即用该本影印。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乃以熊本为底本,并参校其他版本和有关书籍整理而成。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