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茅:简陋的房屋,指隐居。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炎凉之态,富贵甚于贫贱;嫉妒之心,骨肉甚于外人。
兄弟争财,父遗不尽不止;妻妾争宠,夫命不死不休。
受连城而代死,贪者不为,然死利者何须连城?携倾国以告殂,淫者不敢,然死色者何须倾国?
告殂(cú):等死。
乌获病危,虽童子制梴可挞;王嫱臭腐,惟狐狸钻穴相窥。
乌获:战国时的大力士,据说能举千钧之重,后泛指力士。《战国策·燕策一》:“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
梴(chān):木棍。
王嫱: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圣人悲时悯俗,贤人痛世疾俗,众人混世逐俗,小人败常乱俗。
读书为身上之用,而人以为纸上之用。做官乃造福之地,而人以为享福之地。
壮年正勤学之日,而人以为养安之日。科第本消退之根,而人以为长进之根。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邀福。
本类简评
“悖凶”就是悖谬、错误的言行所造成的各种凶险,以此来警示人们修身养性,举手投足之间都要谨慎。本类格言主要阐述作恶必将招致祸患,文中屡次出现“阴德”、“阴骘”、“鬼神”等词语,用以教化人们多行善,勿作恶。作者看来,行善可泽被后世,作恶会祸殃子孙,这正是古代“承负观”与因果报应说最朴素、最直接的体现。作者在此章对“恶”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仗势欺人、纵欲无度、阴谋害人。作者认为,作恶之人不仅为亲族、乡党、同僚、世人所鄙夷,亦将受到冥冥之中鬼神之惩罚;不仅不得善终,亦将遗祸子孙,殃及后代。此章重点强调了“欲”的危害与可怕之处。就本章而言,“欲”是大多数恶的来源,是恶人作恶的最根本原因。因此,破除欲望、克服欲念本身就是一种善行。而破除欲望、克服欲念的途径则为“存天理”,这又体现了宋明理学“天理人欲”的思想。趋利避害为人之天性,行善以积攒阴德,造福子孙,同样是趋利避害的体现。必须指出,这些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当然,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无疑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它利用人们心中对鬼神的敬畏,趋利避害的天性,从而引导人们去恶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