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赤峰KTV招聘网 > 赤峰热点资讯 > 赤峰学习/知识 >   悬权而动意谓权衡利弊得失后再采取行动即孙武在《九地篇

悬权而动意谓权衡利弊得失后再采取行动即孙武在《九地篇

2022-09-29 14:23:57 发布 浏览 833 次

(15)悬权而动:意谓权衡利弊得失后再采取行动,即孙武在《九地篇》、《火攻篇》一再强调的“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张预曰:“如悬权于衡,量知轻重然后动也。尉缭子曰:‘权敌审将而后举。’言权量敌之轻重,审察将之贤愚,然后举也。”悬权,原指悬挂秤锤以称物,此处的意思是权衡利害。

(16)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杜牧曰:“言军争者,先须计远近迂直,然后可以为胜。其计量之审,如悬权于衡,不失锱铢,然后可以动而取胜,此乃军争胜之法也。”张预曰:“凡与人争利,必先量道路之迂直,审察而后动,则无劳顿寒馁之患,而且进退迟速不失其机,故胜也。”

所以,不了解一个诸侯国的战略谋划,便不能与其结交;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便不能行军;不用向导带路,便不能利用地形。因此,用兵打仗是凭借诡诈手段获得成功的,是依据获利多少来决定是否行动的,处理兵力分散与集中的问题,要根据战场实际采取灵活变通的战术思想。所以,部队行军迅速犹如急风;行军缓慢则严整不乱如树林;侵略敌国时,就像熊熊烈火般无可阻遏;部队驻守时,就像巍峨山岳般不可动摇;部队的状态如阴云蔽天般难以把握;部队发起冲击时,如雷击般无可躲避;掠夺乡间财物,将掳掠来的民众分给有功者;开疆拓土后,将土地分给功臣;权衡利弊得失后再采取行动。谁预先掌握了将迂回路线变得近直的奥秘,谁就能取胜,这就是获得先机之利的方法。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军政》:早于《孙子兵法》的一本古代兵书,已亡佚。梅尧臣曰:“军之旧典。”王皙曰:“古军书。”

言不相闻,故为金鼓:意谓将官的言语号令,士卒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以指挥行动。金鼓,古代用以指挥联络的通讯工具。《周礼·夏官·大司马》曰:“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鼖)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杜佑曰:“金,钲铎也。听其音声,以为耳候。”王晳曰:“鼓鼙、钲铎之属。坐作、进退、疾徐、疏数,皆有其节。”

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意谓将官的动作指令,士卒看不见,所以设置了旌旗以指挥打仗。《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周礼·夏官·大司马》曰:“辨旗物之用,王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旜,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旟,各书其事与其号焉。”杜佑曰:“瞻其指麾,以为目候。”梅尧臣曰:“以威目也。目威于色,不得不明。”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李筌曰:“鼓进铎退,旌赏而旗罚。耳听金鼓,目视旌旗,故不乱也。勇怯不能进退者,由旗鼓正也。”张预曰:“夫用兵既众,占地必广,首尾相辽,耳目不接,故设金鼓之声,使之相闻,立旌旗之形,使之相见。视听均齐,则虽百万之众,进退如一矣,故曰:‘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一,统一。按,金鼓的用法,《周礼》、《尉缭子》有记载。《周礼·夏官·大司马》曰:“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铎,群吏弊旗,车徒皆坐。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乃止,坐作如初。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鼓戒三阙,车三发,徒三刺。乃鼓退,鸣铙且却,及表乃止,坐作如初。”《尉缭子·勒卒令》曰:“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传令也。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奇兵则反是。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音不绝,骛鼓也。商,将鼓也。角,帅鼓也。小鼓,伯鼓也。三鼓同,则将帅伯其心一也。奇兵则反是。”

“人既专一”四句:杜牧曰:“旌以出令,旗以应号。盖旗者,即今之信旗也。《军法》曰:‘当进不进,当退不退者,斩之。’吴起与秦人战,战未合,有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返,吴起斩之。军吏进谏曰:‘此才士也,不可斩。’吴起曰:‘信材士,非令也。’乃斩之。”梅尧臣曰:“一人之耳目者,谓使人之视听齐一而不乱也。鼓之则进,金之则止;麾右则右,麾左则左,不可以勇怯而独先也。”张预曰:“士卒专心一意,惟在于金鼓旌旗之号令。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一有违者,必戮。故曰:令不进而进,与令不退而退,厥罪惟均。尉缭子曰:‘鼓鸣旗麾,先登者未尝非多力国士也,将者之过也。’言不可赏先登获俊者,恐进退不一耳。”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梅尧臣曰:“多者,欲以变惑敌人耳目。”张预曰:“凡与敌战,夜则火鼓不息,昼则旌旗相续,所以变乱敌人之耳目,使不知其所以备我之计。越伐吴,夹水而陈。越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遂为越所败。是惑以火鼓也。晋伐齐,使司马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齐侯畏而脱归。是惑以旌旗也。”火鼓,汉简本作“鼓金”。变人之耳目,扰乱敌人的视听。一说,使人们交替使用他们的耳朵和眼睛;一说,为了适应人们的视听而变动使用不同的通讯信号。

《军政》说:“将官的言语号令,士卒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以指挥行动;将官的动作指令,士卒看不见,所以设置了旌旗以指挥打仗。”金鼓与旌旗,是用来统一军队行动的视听工具。士卒的行为如果已经做到了步调一致,那么勇敢的就不敢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敢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使用火光和金鼓,白天作战多使用旌旗,这是为了扰乱敌人视听的缘故。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三军可夺气:何氏曰:“《淮南子》曰:‘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逾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吴子》曰:‘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故夺气者有所待,有所乘,则可矣。”张预曰:“气者,战之所恃也。夫含生禀血,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故用兵之法,若激其士卒,令上下同怒,则其锋不可当。故敌人新来而气锐,则且以不战挫之,伺其衰倦而后击,故彼之锐气可以夺也。尉缭子谓‘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者,此之谓也。曹刿言‘一鼓作气’者,谓初来之气盛也;‘再而衰,三而竭’者,谓陈久而人倦也。又,李靖曰:‘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陈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所谓守其气者,常养吾之气,使锐盛而不衰,然后彼之气可得而夺也。”赵本学曰:“三军以气为主,故有乘胜之锐气者,有持众之骄气者,有决死之怒气者,有理直之壮气者。夺之如坚壁固守不与之战。或巧设奇伏挫折其锋;或可以思信怀之者,彼众不直其主而气亦怯;或可以辞令屈之者,彼无以激其众而气亦馁;或杀其所恃腹心之人,或破其所恃之援,皆可以夺敌之气也。彼气既衰,然后鼓吾之盛气,以乘之胜之道矣。”夺气,指士卒失去战胜敌人的锐气。

将军可夺心:李筌曰:“怒之令愤,挠之令乱,间之令疏,卑之令骄,则彼之心可夺也。”杜牧曰:“心者,将军心中所倚赖以为军者也。后汉寇恂征隗嚣,嚣将高峻守高平第一。峻遣军将皇甫文出谒恂,辞礼不屈,恂怒斩之,遣其副。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今来,辞气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后燕慕容垂遣子宝率众伐后魏。始宝之来,垂已有疾。自到五原,道武帝断其来路,父子问绝。道武乃诡其行人之辞,令临河告之曰:‘父已死,何不遽还?’宝兄弟闻之,忧惧以为信然,因夜遁去。道武袭之,大破于参合陂。”张预曰:“心者,将之所主也。夫治乱、勇怯,皆主于心。故善制敌者,挠之而使乱,激之而使惑,迫之而使惧,故彼之心谋可以夺也。《传》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谓夺其本心之计也。又,李靖曰:‘攻者,不止攻其城、击其陈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所谓攻其心者,常养吾之心,使安闲而不乱,然后彼之心可得而夺也。”赵本学曰:“将军可夺心者,主帅以心为主,心静而逸则思虑精专,间谍多而利害明。故或激之使怒,或卑之使骄,或烦之使躁,或间之使疑,或震之使怖。凡人之心,有一于此,则神明之地不虚而计谋自浅矣。此理势之必然也,盖夺气、夺心二者军争之要旨也。”朱军说:“中国古人把心作为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状况、感情都叫做‘心’。夺心,指控制敌军指挥员的思维活动。将军是指挥部队的核心,他们的思想状况对部队作战有直接影响,所以对他施行攻心战术,动摇他的决心,扰乱他的思维程序;经常采取出敌意表的行动,引诱敌之将领犯错误。如《计篇》的‘利而诱之,卑而骄之,怒而挠之’,以及《九变篇》的‘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都是夺心的方法。要求指挥员应具备以治待乱,以静待哗的本领。”夺心,指将领失去战胜敌人的良好心理、坚强意志等。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